瑞昌市标准厂房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中共瑞昌市委、瑞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2017-12-22 信息来源:规划局 浏览次数:
瑞昌市标准厂房项目位于瑞昌市工业园原东驿成汽车有限公司地块内,本项目可做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作为一个集生产、研发、仓储、检测、生活配套一体化的产为基地,依托地块优势及少量大型企业带动支撑,面向国内及国际。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对项目进行总体布局,为本项目创造一个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富含企业文化的基地环境,为企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 现状位置、规模及设计条件
一、现状位置、用地规模
瑞昌市标准厂房位于瑞昌市工业园赤乌东路以北,东环路以东,三径路以西,地块规划总控制用地面积为74115.43平方米,合计约111.17亩,场地经平整后可作为较佳的工业用地。
二、设计条件
根据规划设计条件,瑞昌市标准厂房项目位于瑞昌市工业园原东驿成汽车有限公司地块内,规划建筑物、构筑物所有部分均必须在项目用地范围内。
第二章 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国家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瑞昌市标准厂房提供的相关资料等。
二、规划原则
1、符合国家与江西省、瑞昌市市的规划及建设规范标准和要求;
2、优化用地结构,达到用地布局、交通和市政配套的总体平衡;
3、遵守瑞昌市标准厂房厂区工艺流程,合理布置厂房、仓库并满足工艺流程要求;
4、注重厂区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创造环境优美的生活、生产氛围。
三、规划目标
科学合理地利用厂区土地资源,促进瑞昌市标准厂房规划目标的逐步实施;构建厂区空间体系,提高厂区生态环境质量;完善厂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管线设施。
第三章 总体构思及布局
一、总体构思
按照厂区的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规划暂将厂区用地分为三个区,即工业生产区、生产服务区、生活区。
二、用地布局
1、用地布局
工业生产区:工业生产区的布局必须严格按照其生产的工艺流程,按照要求规划沿厂区主干道两侧各布置生产厂房;
生产服务区:在地块的西南角设置一栋研发楼,为生产办公、生产研发、高级管理人员住宿等其它公共服务功能;
生活区:利用厂区主干道进行分隔,在地块的东北角设置食堂及活动场地,利用停车场及景观丰富办公环境;
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98.59亩地块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
项目 |
数量 |
备注 |
1 |
规划总用地面积 |
74115.43m2 |
合111.17亩 |
2 |
建筑占地面积 |
30456.52m2 |
|
3 |
计容总建筑面积 |
166069.22m2 |
|
4 |
容积率 |
2.24 |
|
5 |
建筑密度 |
41.09% |
|
6 |
绿地率 |
12.60% |
|
第四章 道路系统及竖向设计
一、道路系统
1、对外交通系统:按照地块总体布局的要求,三面临路,所以瑞昌市标准厂房厂区的主要对外联系道路为赤乌东路、三径路及东环路,赤乌东路设有厂区主出入口,其它两条城市道路为厂区次入口,使其与厂区内主道相连并使整个厂区人流、货流通畅。
2、厂区内部道路:在厂区内部道路交通设计上,充分遵守人货分流、互不干扰的原则。厂区内部宽9~15m主干道与出入口相连形成环形交通,并与厂房其它道路相连形成货运生产交通,并在靠地块边界的厂房设置环形消防道路。
3、出入口设置: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地块靠赤乌东路处,有利于厂区人员的进出;另在其它两面城市道路设置厂区次入口,便于主生产区的消防车辆的出入。
4、方案设计考虑到厂区运输需要大型货运车辆,厂区内设计了一条纵向道路和内部环路,这条纵向道路直达每栋建筑,方便运输,环形道路路宽9米,兼负小型客车通行,同时还可以满足消防要求,作为应急通道。地块的停车采用地库与地面相结合的停车方式,货运流线和小型客车流线采用同一道路系统,白天道路主要为小型客车通行,货运时间主要为晚上,货运和客行在时间上是错峰通行的。
二、竖向设计
1、竖向布置原则:
①满足生产工艺、运输、装卸作业等对高程的要求,主要生产车间的设计标高、场地标高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②合理确定厂址的场地标高,尽量减少工程土石方量,满足厂区给排水要求,保证厂区不受洪涝影响;
③满足建、构筑物基础和管线埋设深度的要求;
④主要生产车间与厂区道路应保持有机连接,满足厂内、外运输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第五章 给排水规划设计
一、给水规划设计
1、给水水源
按照瑞昌市工业园基础设施总体布局要求,给水水源自赤乌东路接给水干管为整个厂区供水,该给水主要为生产用水、部分生活用水。
2、管网规划
根据厂区工艺流程布置给水管网,管网布置呈方格网式,管径DN150-DN300mm,详见给水规划图。
二、污水排水设计
按照瑞昌市工业园基础设施总体布局要求,厂区污水统一通过管线收集排往园区内污水干管,污水管管径为DN1000mm,详见污水规划图。
三、雨水排水设计
按照瑞昌市工业园基础设施总体布局要求,厂区雨水统一通过管线收集排往园区内的雨水干管,雨水管管径为DN800mm,详见雨水规划图。
第六章 电力电讯系统设计
一、电力系统设计
按照瑞昌市工业园基础设施总体布局要求,厂区用电通过赤乌东路供电线路连接为整个厂区生活、生产供电。电力线路按照相关标准设置,详见电力规划图。
二、电讯系统设计
按照瑞昌市工业园基础设施总体布局要求,厂区通讯线路与赤乌东路通讯线路连接。电讯线路按照相关标准设置,详见电讯规划图。
第七章 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
二、总体消防设计
厂区主干道宽为9~12m,且转弯半径9m。
厂房与厂房之间,厂房与周边建筑之间,建筑与边界和红线之间的距离均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三、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各项设计满足消防设计要求。
四、给排水消防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140-2005;
2设计范围:
本工程室内外消火栓、柴油发电机房及日用油箱间、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气体灭火装置。
第八章 节能设计
一、建筑设计:
1 建筑布置与体形:建筑体型呈长方形,体形系数有利于节能。
2 出入口布置:详见单体图。
3 外墙、外窗、屋顶、外挑楼板等部位满足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4 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结合双层中空节能玻璃。
二、给排水设计:
1节水
选用优质合格的管材和配件,减少管道渗漏。所有洁具采用节水型。
2节能
充分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地上三层生活用水采用直接供水方式。生活用水增压泵采用变频调速泵。
三、电气设计:
1 变电所变压器均选用高效率、低能耗产品。
2 照明灯具以日光及气体放电灯为主,日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或低温低耗能镇流器,既提高了功率因数,又降低了能耗。
3 采用自控系统对空调、通风、照明及其他用电设备进行能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降低能耗。
四、环境保护
设计充分考虑环境影响的不理因素:废水、废气排放、噪音及固定废弃物。室内污水合理排放,室外雨、污分流,主要动力设备隔震垫及弹簧减震器以及噪音处理。采用太阳能路灯,利用自然资源;玻璃幕墙采用内透式泛光照明,以控制光污染。
五、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
1)屋面
平屋面采用保温砂浆保温体系的综合做法。
2)外墙
A.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200厚多孔砖。
B. 外墙采用外保湿构造措施:外保温建筑构造的保温层选用20厚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3)结构挑空部位
A 架空楼板和外挑楼板版面或板底设置20厚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4)外窗(含透明幕墙)
A. 窗墙比为0.3~0.4,铝合金窗选用断热铝型材,5(LOW-E玻璃)+ 12A + 6浮法中空玻璃。传热系数2.98W/m2K,空气渗透性q1=0.5m3/mh;选用遮阳系数在0.5左右的 LOW-E玻璃;
窗墙比为0.4~0.5,铝合金窗选用断热铝型材,6(LOW-E玻璃)+ 12A + 6浮法中空玻璃。传热系数2.64 W/m2K,空气渗透性q1=0.5m3/mh;选用遮阳系数在0.45左右的LOW-E玻璃;
窗墙比为0.5~0.7铝合金窗选用断热铝型材,6(LOW-E玻璃)+ 12A + 6浮法中空玻璃。传热系数2.42 W/m2K,空气渗透性q1=0.5m3/mh;选用遮阳系数在0.4左右的LOW-E玻璃;
B. 透明玻璃幕墙所在窗体面积比<0.7,采用隐框幕墙,局部明框作断热处理,玻璃选用6(LOW-E玻璃)LOW-E玻璃)+ 12A + 6浮法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小于2.5W/m2K,开启空气渗透性q1=1.5m3/mh,固定窗扇空气渗透性0.1 m3/mh。
C. 外窗的可开启扇不小于窗面积的 30%,透明玻璃幕墙的可开启扇不小于幕墙面积的15%。
D. 玻璃幕墙设水平(竖向)金属遮阳百叶,或选用遮阳系数在0.4左右的LOW-E玻璃。
E. 透明外门的型材和玻璃要求与外窗相同,不透明外门采用保温门,内设15厚的保温岩棉。
5)热桥部位处理
采用外墙外保温构造措施,保温层贴至女儿墙顶。
第九章 外立面设计
结合原东驿成汽车有限公司己建建筑外立面,本项目外立面均选用浅色系,以大面积的淡丁香色真石漆为主,配以工业标志性的点缀色彩,再利用局部玻璃幕墙与实墙的虚实对比,增加厂区的层次,丰富城市的色彩,很好的融入园区建筑中。
第十章 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实现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市水生态、实现雨洪利用、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工程做为建设海绵城市的一部份,为充分发挥海绵体的作用,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屋顶绿化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